您当前所在位置: 银河网站 > 参阅资料 > 民生建设

敬畏市场不折腾-银河网站

发布时间:2024-03-29 09:50|栏目: 民生建设 |浏览次数:

敬畏市场不折腾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24.3.25 作者:社论


 qq截图20240329092012.png


 2023年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4%,今年1-2月同比增长0.4%。3月21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着力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努力保持民间投资稳定增长态势。

 过去几年间,民间投资增速几经起落,当前的复苏基础并不稳固。我们乐见更多支持性政策。同样重要的是,各部门要同向施策,特别是要避免政策反复。这样才能让民营企业“安心投”“有的投”“投得好”。

 过往的经验教训值得汲取。比如说,一些政策初衷是好的,但面对部分行业、地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些政府部门不是精准施策,而是想“一刀切”解决问题,或者政策的制定、发布和执行不注重“时度效”,这样就很容易带来负面效果。压力之下,这些部门又接着出往回拉的新政策。摇摆和反复之下,无所适从的是市场,被折腾的是市场主体。

 在一些领域一些地方,这算是“老毛病”。过去就有抱怨之声,近几年市场主体的感受要更强烈一些。分析起来,有两方面的原因值得关切。

 一是经济下行和疫情之后的“疤痕效应”。在中国经济增速比较高的时期,即使政策调整中出现摇摆和反复,市场和企业耐受力或许高一些,受影响的企业主、从业人员做选择相对也有余地。近几年经济增速放缓,疫情之后的复苏不如预期,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活下去成为第一目标。遇到政策“一刀切”或者层层加码的情况,伤及无辜不说,也会打乱预期,损及信心,一些生死线上的企业或许只能退出。

 二是形式主义还比较多。中央反复强调 “要求真务实抓落实”“层层加码也是变形走样”。但在落实和制定相关政策之时,一些地方政府、行业部门不思考中央的政策意图,不区别方法和目的,还是只管四处出击,比如,监管房地产市场的目的是防风险还是为了给房企断贷?再比如,出台环保政策是为了“绿水青山”还是为了关停工业企业?看起来这些问题很荒谬,但很多时候,市场面对的就是这种现实。这说明执行者没有真正领会政策精神,也没有顾及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


qq截图20240329092942.png


 我们说提振信心和稳定预期。“预期”的重点在“预”字,即影响市场的因素比如政策大抵是可预判的;信心的重点在“信”字,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可以提升信任度,相信才会有信心。若非如此,要“扭转预期、提振信心”就会比较难。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一个重要共识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问题在于,遇到现实问题有些部门还是忍不住要出手干涉,而且多使用行政手段。这些政策缺乏透明公正的出台程序,事后也缺乏有效监督和问责。由此,政策反复和摇摆也就难免。

 市场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规律要支付的代价远高于设想中的“收益”。只是经济好的时候这种代价容易被忽视,甚至对企业来说也还消化得了。这却反过来被当作政策有效的证明,使其行为模式继续强化。

 痼疾难除,根子在于不尊重市场规律。到底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是以系统的眼光看待市场,因势利导?到底是一下子 “全面铺开”,还是先试点和分类管理?到底是“一刀切”“一抓到底”还是“先立后破”、先摸索新政策、理顺新机制,再逐步替代旧模式?

 正因如此,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工作要讲求方法、讲求效果。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专业化能力”,2021年又提到 “领导干部要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慎重决策、慎重用权”,2022年强调 “尊重规律”,2023年又提出 “关键是最终效果要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要根治“老毛病”,就是要正确认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市场规律怀有敬畏之心。我们强调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这里的“为”不是直接干预市场,而是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即使面对市场难以解决的问题,政府有“为”也当以法治为基石。法无授权不可为。这应该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银河网站 copyright © 2002-2024 晋城市产业促进协会 银河网站的版权所有
电话:0356-2197670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太行南路208号百纺公司三楼 备案号: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