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银河网站 > 参阅资料 > 三农工作

【资料摘编】当前种业发展困境及化解策略-银河网站

发布时间:2024-07-09 10:39|栏目: 三农工作 |浏览次数: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21年4月13日

       万 忠


      我国是农业种养大国,种子是种养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最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居于农业生产链条的最上源。然而,我国农作物种子依然依靠大量进口,大田作物种子进口国主要为美国,蔬菜种子进口国主要为日本。2019年,中国农作物种子进口量近7万吨,进口额达4.35亿美元,种子贸易逆差达2.24亿美元。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关系到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种业的稳定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业发展存在诸多方面的短板,具体表现在:
    一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种质资源是携带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是农业发展的宝贵财富,是作物遗传育种的基础,核心优异种质是实现育种目标的关键。我国是世界种质资源大国,但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种质资源的利用率低、保护体系不健全,地方种质资源消失风险加大。
    二是种业科研项目缺乏稳定支持。我国种业科研项目支持力度不足,国内种企研发投入仅达到美国水平的七分之一,并且申报程序复杂,分散了种业科研人员的精力并降低其积极性。
    三是核心技术研发落后。现阶段,我国的育种技术仍主要依靠传统技术,育种规模小、效率低。虽然我国水稻和小麦已经完全使用自主选育品种,但在其他作物方面,我们和国外的差距仍不容小觑,核心技术研发落后,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玉米和大豆的单产水平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60%左右,很多蔬菜的种子也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
    四是科技人员成就感与获得感缺失。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处于人才匮乏的局面,由于农业行业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艰苦,大部分年轻人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并不愿意从事农业相关的工作。此外,社会没有给农业从业者相关的尊重与理解,以及育种工作周期长、投入大、效益低的特点,造成了部分科技人员成就感与幸福感相对不足。
在提高和完善种业发展方面,有如下建议:一要建立种质资源库(圃),保护和利用好种质资源。我国领土跨越多个经纬度,拥有丰富的地方物种资源,对地方物种资源的收集、备份与保存,以及种质资源库(圃)的建立,可以为我国农业种养产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支撑,保障地方特色品种资源具有良好的品质及适应性,同时可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疫情暴发等可能危及种质安全的突发事件,抢在资源消失之前保护好资源。
    二要对种业科研项目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国家应给予种业科研项目稳定的支持,抓牢国家和省级种业发展机遇,合理编报项目并精简申报流程。同时,将种业发展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加强金融机构对种业发展的信贷投入。
    三要强化现代化育种技术的研发与运用。“良种”是实现种养业增产的关键因素,现代化育种技术可用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如分子设计育种是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学科的高度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品种设计,对多基因复杂性状进行定向改良,培育具有产量、品质、绿色、工业化等性状的优势作物,以达到综合性状优异的目标。目前,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已经运用到我国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中,需要将现代化育种技术运用到更多的农产品品种和领域中,增强品种培育的目的性和设计性,大大提高育种效率,充分体现出现代化育种技术在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的示范指导作用和科学引领作用。
    四要增强我国种业科技人员的成就感、获得感。在重视相关人才培养的同时,制定政策留住种业人才。比如,提高种业人才类收入及生活配套方面的保障,降低种业科技人员的晋升难度,增加人才在科研方面的补贴和对优势科研单位的资金投入,建立合理的种业人才激励机制,使具有特殊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可以享受到与自己能力匹配的薪酬。
    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已然是大势所趋,加快种业科技创新是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加强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升对种业科研项目及人员的政策支持,强化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种业固有优势,推进种业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的发展提供“良种”,才能打好种业翻身仗,14亿人民的饭碗才能端得更稳。


银河网站 copyright © 2002-2024 晋城市产业促进协会 银河网站的版权所有
电话:0356-2197670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太行南路208号百纺公司三楼 备案号: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