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宽阔的道路铺设平整,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大块土地正在平整硬化······时隔两年,石油和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中国行调研组5月再次走进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发现,园区在招商引资力度、落户企业规模、产业完备程度、公用工程配套水平等方面,已不可同日而语。一个千亿级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项目建设热火朝天
登高望远,从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制高点俯瞰,不仅企业厂房已连成片,可以拎包入住的专精特新产业园一期已有数十家企业入驻,远处的危化品物流园货场也在加紧建设。
远观过后要近睹。调研组驱车前往康鹏威耳化工有限公司。在公司一期工程不远处,二期工程塔吊正在吊装。
“我们应该是园区内最先投产的企业之一。2019年7月这里还是一片荒土,2020年4月第一个车间就已投入生产,检测、仓储设施也同步建好。2020年12月初,一期农药中间体的4个生产车间和公用设施全部投入使用。现在正在建设的5个生产车间将主要生产有机硅材料和液晶显示材料。后续动力电池材料也将落在兰州。”公司负责人说。
康鹏威耳旁边,多家企业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项目建设,土地平整、厂房框架结构建设、设备安装,好一派忙碌景象。如今,园区内150多个项目已经落地,多家企业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严把承接项目关口
承接产业转移绝不能等同于承接落后产能。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张亚飞表示,在选择项目时,园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严格控制园区安全风险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等级,限制新建剧毒化学品、有毒气体类项目进入,禁止安全风险大、工艺设施落后、本质安全水平低的项目进入,坚决将附加值低、技术水平低、高耗能、高污染、高安全隐患的项目挡在门外。
“在园区引进的150个产业项目中,85%以上来自江苏、浙江、山东、上海、河北、广东,其中搬迁改造类企业占54%,产能扩张类占46%。在承接的产业转移项目中,江苏省占据了半壁江山,精细化工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是园区项目最主要来源。”兰州新区秦川园区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徐晓卫介绍道。
徐晓卫说,项目入驻兰州新区化工园区首先要满足3个条件。一是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二是要符合园区产业规划,即属于石化产业链延伸、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材料后加工四个业务板块,并满足园区《禁限控目录》相关要求。三是项目要具有先进性,亩均税收强度不低于10万元/亩,投资强度不低于120万元/亩。
“目前,园区已累计筛选淘汰项目100多个。严格把好企业建设的设计、设备、人员等3个关口,通过建立项目准入制度、实施普惠制优惠政策、推行安全契约承诺、开展专家评估等方式,严格杜绝产业转移时的风险转嫁,确保入驻项目质量。”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集团总经理姜锦告诉调研组。
“大家都很关心精细化工项目的入园把关问题。在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基础上,园区还邀请专家进行工艺评估、hazop分析、自动化控制水平评估。评估合格的项目,在试生产阶段还要进行专项检查,如发现有降低安全管理水平等情况,整改合格前坚决不允许生产。”园区管委会应急办人员表示。
要素保障走在前面
选择落户地,除了择邻而处外,要素保障更加重要。
“我们原来在衢州有1个工厂,上海有2个工厂,响水有2个工厂。未来集团的生产中心将放在兰州新区,上海工厂主要聚焦药物生产。”康鹏威耳公司的负责人说,“从前期考察、办手续,到完成建设,只用了8个月的时间。基础配套先行的投资环境、兰州新区的服务意识和支持力度、园区办事的‘新区效率’,让企业有信心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兰州。”
企业投资审批类事项精简至13项,土地不动产证5个工作日办结,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办结······这就是令企业称道的“新区效率”。
“新区效率”的背后是管理者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吸引产业投资“头号工程”。“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帮办代办领办及“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模式,让“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成为了常态。
因承接项目以精细化工为主,为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园区先行先试提出工业用地可弹性年限出让,供地时只按净建设用地计价政策。园内的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集研发、中试、转化、实训、生产等功能于一体,企业可以轻资产快速入驻。
项目引得来,更要留得住。员工的住宿保障是很多化工企业负责人所关注的问题,但身处兰州新区的甘肃智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加耀告诉调研组:“园区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公租房,并以低廉的价格租给员工。解决了后顾之忧,员工就更能安心工作。”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保障是关键。缺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产业工人,是东部企业到西部落户后最明显的感觉。据秦川园区管委会估算,未来5年,这里对产业工人的需求将达到2万人左右。为弥补人才缺口,园区正在依托兰州大学、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兰州信息科技学院等院校,全力搭建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政校企”人才培养合作平台。
除定向进行人才培养外,新员工园区内不定期培训、岗前培训前置也是“政校企”合作的一大特点。“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后,一般需要3到6个月的过渡期。我们将实习环节前置,让毕业生提前进入角色,在企业进行岗前实习培训,了解和熟悉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最大限度缩短过渡期,为新建项目输送新鲜血液。”徐晓卫说。
兰州,这个在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中有着辉煌历史的西部重镇,正依托千亿元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的建设,引领甘肃重构新的化工产业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