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银河网站 > 参阅资料 > 新型工业

新中国化肥工业75年回顾与展望-银河网站

发布时间:2024-10-23 09:51|栏目: 新型工业 |浏览次数:

新中国化肥工业75年回顾与展望

原载:《中国化肥信息》2024年第10期 作者:韩永奇

2024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习近平最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指出:“75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7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回望奋斗征途,波澜壮阔,我们党筚路蓝缕、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在艰难曲折中建立了新中国,经过75年的发展和奋斗,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奠基立业的重要里程碑,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建立新中国,从建立新中国到现在75年发展巨变,这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具有历史意义的新起点。在今年这个重大的历史节点上,回顾新中国化肥工业75年发展历程,为什么它能够从小到大发展起来、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有哪些重要经验和历史启示,它给我国化肥工业未来将带来什么,这些问题探究对于我国化肥业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下我国化肥工业的持续繁荣,实现中国化肥工业由大变强,开辟更加辉煌、更为恢弘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中国化肥工业发展历程回顾及走向繁荣的基础

旧中国工业落后,化肥产量极低,中国农民仍然只能使用传统的粪肥、草木灰等。解放前夕,化肥业处在飘摇之中,但是也有零星的化肥厂生产化肥,只是品种单一,产量极小。1949年化肥产量只有0.6万吨。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对发展农业粮食生产十分重视,把建立和发展化肥工业列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1949年10月共和国诞生后,侯德榜等老一辈科学家对于“联碱法”制取碳酸氢铵的工艺技术进行研究,我国开始了艰苦的化肥研发生产之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化肥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三个时期。两个阶段即建国前和建国后,三个时期即1921到1949,1949到1978,1978到现在。而建国后又以1978年为界,河东河西,泾渭分明。1949到1978,中国建成了一个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体系,1978年后,将之逐步瓦解,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吹响了改革的号角,扬起了开放的风帆,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伟大时刻。尤其是对于化肥这样的支农品来说,更是如此。从1978年以来,我国化肥进入了快速增长期。1979年,全国共建成了1533个小氮肥厂,从国外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3套大型合成氨、尿素装置到1979年全部投产。1978年我国化肥施用量仅为884万吨,1998年已经达到4085万吨,20年间化肥施用量增长3162倍,年均增长8%(其中1978到1984年的六年间就翻了一番,1984年到1995,过了11年施用量又翻了一番);2008 年中国化肥总产量为5867.6万吨(折纯,下同)比2007年同期上涨了1.4%,2008年,中国化肥结束多年短缺现象,化肥工业供过于求,可以向外出口了;2018年全国化肥产量 5495.6万,在化肥的滋养下,201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6亿吨,是1949年的6倍;2019年全国化肥产量为5624.9万吨,全国化肥生产在连续3年下降后小幅回升,产量同比增长3.6%;2020年全国化肥产量为5395.8万吨,这一年,我国化肥产量同比下降了4.1%;2021年全国化肥产量为5446万吨,这一数据同比增长了0.8%,结束了连续几年的下降趋势,实现了小幅增长;2022年全国化肥产量为 5471万吨,这一数据反映了我国化肥产量的规模,表明了我国在化肥生产方面的能力和产量水平;2023年全国化肥产量为 5714 万吨。这一数据表明,全国化肥产量较1949年增长了9522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化肥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国化肥产量自 2005年突破百万吨后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世界上化肥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我国化肥工业为何能够发展起来逐步走向繁荣?关键是如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新中国化肥工业发展繁荣的历史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新中国化肥工业得以发展繁荣的历史基础。1949年的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国家。国民收入中的68.4%来自农业,工业仅为12.6%。在工业领域内部,手工业又占了工业产值的 70%。除了少数大城市之外,多数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基本无电力供应。受战争影响,全国交通运输通信等基础设施破坏殆尽,主干铁路无一条能够全线通车,勉强能通车的铁路只剩1.1万公里。全国人口中的80%是文盲,现代科技几乎为一片空白,国库里的黄金被蒋介石劫往台湾。积贫积弱、一穷二白是新中国成立时经济社会状况的最恰如其分的概括。到解放前夕,我国化肥产量每年仅几千吨。1949年中国化肥产量只有0.6万吨,而1949年国外的化肥远高于中国,美国426万吨,苏联124万吨,日本62万吨,印度2万吨,中国不但落后于欧美强国,就连印度都比不上。就是这么一个底子,但新中国的化肥工业却发展起来了!

为什么能这样?从宏观层面说,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新中国化肥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之不国,民生凋敝,旧中国化肥工业谈不上发展。早在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清代末年,中国共产党就开始成为振兴中华民族命运的负担者,而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暗无天日的旧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近代史时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新航道。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九二一年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改变了方向。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从此,共产党人的誓言犹如惊雷般的响彻大地,将有如沉睡雄狮般的古老的中国唤醒,从此开始了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历程。走过风雨飘摇的清末,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到成立新中国,建设新世纪,每个脚印都有共产党人矢志践行初心使命深深的足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奠定了中国化肥工业发展繁荣起来的历史基础。75年来我国化肥工业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没有新中国的建立,就没有新中国化肥工业的发展繁荣。

(二)新中国化肥工业发展繁荣的政治经济基础

新中国成立时曾经面临过“走什么道路、向何处去”的选择。许多党外人士津津乐道欧美资本主义制度,党内一些人也有过这种倾向。但是,在筹建新中国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表示,新中国成立后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前途是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75年来所证实的颠扑不破的真理。75年来,中国化肥工业随着中国共产党及其共和国的历史车轮而跌宕前进,取得每一项成绩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新制度是中国化肥工业发展的新起点,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化肥工业发展新篇章的根本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实现了国家空前的独立统一和民族团结,为中国化肥工业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稳定了化肥业发展环境。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同时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神州大地初步建立起来。尤其是没收官僚资本,组建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国营经济。到1951年,官僚资本企业被全部改造为国营企业。对私营企业民主改革的推进,调动了广大工人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恢复和发展生产也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新解放区开展的土改运动至1952年底基本完成后在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废除了旧的官僚管理机构和各种压迫工人的制度。广大人民群众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有力地激发了他们的生产和工作热情。上世纪50年代国家进行公私合营以及工商业改造,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化肥的起步和发展;上世纪 50年代开始我国化肥工业开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肥技术一"联碱法”制取碳酸氢铵工艺技术出现,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新中国从 1953年始实行“一五计划”迈开了中国人民期盼已久的工业化步伐。“一五计划”实施后,全国人民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生产热情投入到大规模的建设热潮中去。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许多解放前的老厂进行了扩建改造,提高了质量、扩大了品种、增加了产量,上世纪50年代中期,前苏联援建吉林、兰州、太原规模5万吨合成氨、9万吨硝铵装置建设投产,同时我国自行设计建设了年产7.5万吨四川化工厂的合成氨,1957 年在青海察尔汗盐场,利用盐湖中的光卤石研制出第一批 50%的 kcl,从此翻开了我国生产钾肥的历史。1958年南京、太原两家粒状普钙厂先后建成投产。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新中国国民经济出现根本好转,农业得到恢复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民农业收入也逐年增长,兴修农田水利以及化肥农资施用等农业发展环境普遍得到改善,这为化肥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世纪60年代在河南开封、云南解化、河北石家庄、安徽淮南、贵州剑江等地新建、扩建了化肥厂,还从英国和意大利引进技术,建设了泸州天然气化工厂和兴平化肥厂。上世纪国家对发展化肥非常重视。1960年,我国化学家候德榜领导开发的合成氨联产碳酸氢铵工艺在丹阳化肥厂投产,由此创建了小氮肥的模式;1960年,中国广州氮肥厂开发出了“浓酸矿浆法”普通过磷酸钙生产新工艺并实现工业化生产;1963年,我国自行研制开发成功用高炉法生产钙镁磷肥,随后各地纷纷利用大炼钢铁时闲置的高炉生产钙镁磷肥,此时磷肥产品主要为低浓度磷肥。1966年后小氮肥迅猛发展,小氮肥在保障我国化肥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73-1976年,国家利用自有外汇从国外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 13套大型合成氨、尿素装置,分别建设在四川、黑龙江辽宁、山东、湖南和湖北等地,到1979年全部建成投产,迅速提高了我国氮肥工业的技术水平和尿素比例,成为后期氮肥行业的骨干企业,这对稳定当时的化肥生产起到了很大作用。粉碎“四人帮”后,针对化肥工业的状况和农业的需要,80年代未开始至 90年代中期,其间建设了一批大中型氮肥装置,新建了合江、渭河、内蒙等12套大氮肥,对8套中氮肥实施了技术改造;“九五”计划时期,化肥工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此时新建项目较少,主要是老厂技术改造与产品结构调整,小氮肥的数量减少,单产量达到3万吨/年,大多中型厂总规模达到年产15万吨以上,部分中型厂总规模与大氮肥相同;2000年以来,氮肥行业主要是进行原料和动力结构调整,兼并重组和企业扩张。以油为原料的大氮肥企业大多改造为以煤为原料,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综合利用效率,建设了 30 万吨/年以煤为原料的大氮肥国产化示范工程,大大提高了我国氮肥工业的技术水平,降低了装置投资,探索了一条国产化大化肥的发展道路。国内氮肥工业兼并重组也风起云涌,诞生了产能达到数百万吨甚至千万吨的企业集团。

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摸索出来一条正确的合乎我国基本国情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新中国化肥工业的向前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也给中国化肥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化肥生产规模逐年提高。化肥市场供求发生了变化。1978年,我国的化肥施用量为884万吨,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化肥消费,而这种承包责任制也开始进入工业,进入化肥领域,极大促进了化肥发展。1983年我国化肥施用量达1659.8万吨,而到了1988年化肥使用量达到2141.5万吨,1993年化肥使用量达到3151.9万吨,1998年化肥使用量达到4083.7万吨。本世纪以来中国化肥工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8年化肥使用量达到5239万吨,2011年化肥使用量6027万吨。为了满足国内农业生产的需求,我国氮肥尤其是复混肥料工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美国、法国等国外技术建成的装置,实现了低温转化、滚筒工艺、高塔造粒等国产化技术的相继成功并实现工业产业化有力地保障了我国化肥的供应能力。“十三五”时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化肥行业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效益质量为行业工作的中心,以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化肥工业发展的新动力,把化肥零增长、去产能过剩作为重要工作,不断调整升级化肥业结构,化肥业集中度、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化肥工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有效推动了化肥工业高质量发展。2015开始,我国农用氨磷钾化肥产量出现下滑趋势,中国化肥第一次负增长出现在2016年,当年中国化肥(指农用氮磷钾化肥折纯量,下同)的使用量为 5984 万吨。而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随着农业部“到2020年实现化肥、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政策的实施,化肥总产量下滑,2017年中国化肥产量下降至 6065.2万吨,2018年下降至5459.61万吨,同比降低9.98%。从 2015年7627.4万吨到2018年的5459.61万吨,下降率达28.42%。2019年中国农用氨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产量5624.9万吨,结束了三年连续下降的趋势,相比 2018年的5459.6万吨,增长了3.03%。而 2020 年中国化肥产量5496万吨,下降4.1%。2021年全国化肥产量为5446万吨,2022年全国化肥产量为5471万吨,2023年全国化肥产量为 5714万吨。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来看,近年来化肥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二、建国75年对新中国化肥业发展的反思与展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 周年。抚今追昔,回首反思,新中国化肥工业发展的这段历史既使我们感慨万端,也让我们体悟到它的巨大时代意义。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战略定力。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不畏艰难险阻,敢于胜利的战略定力是中国革命与事业的基本保证。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化肥工业快速发展,实现了由小产业到大产业的新跨越,就得益于此。新中国建立后,为了摆脱饿死的命运,中国需要化肥,党和人民政府对化肥生产十分重视,把建立和发展化肥工业列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不畏建国初期的各种困难,敢干敢想,敢于胜利,坚持引进来和自力更生两条腿走路,中国开始了艰苦的化肥革命之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对新中国工业领域的156个援助项目。其中,1957年10月25日,吉林肥料厂投产,每年生产的化学肥料等于1952年全国化学肥料产量的一半。此外,还有兰州氮肥厂,有效地缓解了农业用肥的紧缺,保障了农业生产丰收。随着粮食产量逐步增长对于化肥需求以及使用量大大增加,化肥供应成为重要议题,党对于化肥自然也提到相当的高度予以重视,我国化肥工业也由此获得了新生。改革开放后,我国化肥工业高速度持续增长,市场供应能力大大增强。进入21世纪,中国生产装备在大型化、国产化方面取得突破,加快了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步伐,技术水平持续提升。首先在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国产化80万吨/a 硫黄制酸装置,30 万吨/a 的湿法磷酸装置和 60万吨(实物)/a的磷酸二铵装置,随后在湖北贵州也建成了同规模的国产化装置,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836”成套国产化技术--即 80万吨/a 硫黄制酸装置技术、30 万吨/a湿法磷酸装置技术和 60万吨/a 磷酸二铵装置技术,缩短了中国磷肥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产业布局日趋合理,集中度日益提高。在磷矿资源地形成了云南云天化,湖北宜化,贵州宏福、开阳等大型磷肥生产集团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物耗能耗逐年降低,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正是有了这些进步,才有力地保障了农业丰收和农民增收奔小康。事实证明,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我国化肥工业由小到大的转变,正是我们坚持党的领导、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战略定力才促进了我国化肥工业逐步强大,实现了由化肥小国到大国的新跨越 。

第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自从党成立的百年来,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完全实现它而不懈奋斗。1949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只有207斤,每天只有半斤多粮食。粮食实在太少了,完全吃不饱,四处逃荒要饭。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民以食为天,开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对发展农业极为重视,对于农民吃饭问题极为关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党的工作重点,在人民群众需求迫切的薄弱行业加强党的领导与决策。针对我国农民所关心的磷钾肥缺少问题,国家大力发展磷钾肥。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察尔汗盐湖卤水采用反浮选冷结晶工艺,在青海钾肥厂建设氯化钾生产装置,到1990年,产能达到25万吨,2004年,新增150万吨产能。从80年代起,国家和地方大力发展高浓度磷复肥,国外引进和自主开发并举。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设备,建设了15家大、中型高浓度磷复肥厂,包括安徽铜陵、江西贵溪、云南宣威、云南红河’湖北黄麦岭、甘肃金昌、广西鹿寨等7家二铵厂;江苏南化、辽宁大化、河北中阿、广东湛江等4家复肥厂;山西天脊硝酸磷肥厂;贵州宏福、湖北荆襄、云南大黄磷等3家重钙厂,这些装置的建成,使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的产能、产量、技术和装备水平大为提高,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这些装置中许多成为后来我国大型磷复肥的生产基地。用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 22%的人口,让 14 亿人衣食无忧,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因此,今天,我们更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畏困难,敢于胜利,把我国化肥工业发展好,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第三,敢为人先,坚持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在诞生时给自己立下的目标就是要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但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答案,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实践证明,坚持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成功之路,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引、没有敢为人先,坚持开放就没有我国化肥工业由封闭到开放的新旅程。我国化肥产品销往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占行业产值不断扩大,中国已成为全球化肥出口数量第一大国。如2015年中国肥料出口量3555万吨,达到高峰;虽然经历全球疫情与中美贸易冲击,但2020年我国肥料仍然出口了2917万吨,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敢为人先,坚持开放,化肥出口才能保持这样的骄人业绩。开放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市场的大开放。开放促进了我国化肥市场的国际化,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融为一体。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大开放,这60多个国家大部分都是农业国,无疑让更多的企业更快地融入到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提升了中国企业参与世界竞争的实力。只有坚持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开辟中国化肥的丝绸之路,才能促进双循环新格局的形成。

山河峥嵘,沧桑巨变。在建国75年的历史节点上,展望未来,充满自信。

第一,中国化肥工业发展和市场前景依然美好。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农业大国,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内需市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农业政策的持续改善优化、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与农田单位亩产量的增加,将离不开化肥,这对于化肥发展将是利好。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尤其乡村振兴将为中国化肥业发展与市场注入强大动力。如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全面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肥方式更科学合理,化肥利用率提高。同时,高标准农田采用深耕施肥方式,水肥一体化技术将得以广泛使用,水溶肥行业加速发展。因此,中国化肥工业发展与市场前景依然向好。

第二,我国化肥工业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双循环中进入高质量绿色发展阶段。自2008年起,我国氮肥、磷复肥产能由自给转为过剩,目前,化肥产品供给端产能严重过剩,截至2018年底,全国合成氨产能6689万吨年,磷肥总产能为2350万吨2022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总量5079.2万吨(折纯),较 2021年减少2.15%,连续七年保持下降趋势。2023年全国化肥产量为5714万吨,近年来,钾肥、氮肥、磷肥复合肥产量稳定在5500万吨上下。以复合肥为例,产能过亿吨,实际投产的却不足6000万吨。我国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要实现零增长以及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紧迫形势下,中国化肥产品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继续调整化肥产品结构,加快高效新型肥料的研发与生产将会在市场中占据主动,将得到农民的青睐;中国化肥业将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农业对化肥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双循环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和绿色发展,这是形势所逼、大势所趋。

第三,我国化肥业的竞争格局有变,研发和创制新产品能力的竞争以及绿色、质量、品牌的竞争将成为未来竞争主要表现形态。化肥零增长将深刻改变农化产业的发展格局和经营模式,今后农化企业面向市场不仅要注重投放质量好的安全绿色的产品,还要提供品牌(含比竞争对手更优质的增值服务)。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要求,我国质量兴农制度框架基本建立,随着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人民对粮食果蔬等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绿色、质量、品牌的追求越来越高。当品牌意识、消费能力、质量意识提升到一定的水平后,以绿色、质量、品牌等的竞争必然成为未来的竞争趋势。随着化肥产品的进步与农民科学种肥意识的提升,具备营养提高、功能改善、减量增效、土壤改良和环境友好等功能的特种肥料和新型肥料市场广阔。可以预见,中国新型化肥行业市场潜力巨大,控释肥缓释肥、水溶肥等新型化肥具备高效、环保等特征,将成为农业部等主管部门重点推广的肥料。

第四,我国化肥出口将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全球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全面实施,给我国化肥产品的出口将带来新的机会,市场形势会有所缓解并转好。云天化持续深挖柬埔寨、越南、缅甸等云南周边国家的市场潜力,初步构建了具有较强区域竞争优势的化肥海外营销体系。在缅甸云天化已建成120多个辐射缅甸全国的销售渠道网点。在越南建立了60多个经销网点。在印度整个销售网络建设初具规模,每年出口到印度的磷复肥都在100万吨以上。未来一些像云天化、金正大等快速发展的化肥企业将会在不断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推进国际化战略实施,在双循环中建功立业。全球农业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对化肥需求将给我国化肥进入国际化肥市场提供新的机会,未来化肥出口也将会有一个大的改观。

三、结语

建国75年风雨路,筚路蓝缕续写华章。到今年10月1日,新中国化肥工业已经走过了整整75年发展历程,在这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 周年的大庆日子里,回顾着新中国化肥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更加坚定地认为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没有新中国化肥业的兴起,没有党推翻封建、半封建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没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就没有今天化肥业的飞速发展,没有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制度为依托,没有大多数化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了的现代企业经营作为基础,化肥工业腾飞的就无从谈起。75年来的经验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就难以推翻封建和半封建以及殖民主义的统治,建立新中国;没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就难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没有现代化肥工业呈现出的一片勃勃生机!七十五载披荆斩棘,七十五载辉煌成就,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化肥业要在建国75年的新起点上,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继续推进化肥强国建设、为民族复兴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应有贡献。


银河网站 copyright © 2002-2024 晋城市产业促进协会 银河网站的版权所有
电话:0356-2197670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太行南路208号百纺公司三楼 备案号: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