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晋城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之思考
蔡 春 辉
晋城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探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回顾近30年来走过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从“九五”时期的“关小建(改)大”,到“十五”、“十一五”时期的“四梁八柱”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时期“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再到“十三五”时期“两支翅膀腾飞、三足鼎立支撑”和“十四五”以来全力推进的1 5”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这期间晋城市始终坚持把产业作为经济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来抓。奋力开拓终有丰厚回报。历经多年持续努力,在煤转肥、煤转电、煤层气开发利用等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毋庸讳言,发展中也存在不足和教训,需要认真反思。
2023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2023年8月17日,中共晋城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对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作出部署,提出了总体要求、主要原则和奋斗目标。重申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必须紧紧围绕产业做文章,把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核心任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笔者认为,构建晋城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与归宿,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一、二、三次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
加快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比以往所说的“现代产业体系”多了一个“化”字,其涵义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一,现代化产业体系覆盖的范围更广,既囊括新兴产业,还包括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其二,现代化产业体系更注重创新驱动,其实现形式是发展科技型企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晋城市以煤炭、钢铁、冶铸、煤电、化工、建材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产值占工业的比重较大,要积极探索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新路径,支持企业对产业链中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等进行补强和升级,推动工业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是加快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减、优、绿、智为发展导向,加快煤炭绿色低碳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加快建设高标准矿井,淘汰落后产能。以煤炭产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加快推进煤矿采掘面智能化改造。二是加快钢铁产业提档升级。发挥晋钢集团龙头作用,做强建筑用钢、做精装备用钢、培育特种钢,建设家电装备等高端装备用钢基地。充分利用晋城市优质的煤层气资源,实现钢铁产业绿色发展。三是加快铸造产业创新集聚发展。围绕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方向,做强做优“晋城铸造”品牌,建成“两基地一中心一集聚区”。四是加快推进能源产业“五个一体化”。加快煤炭和煤电一体化,推进煤电联营;加快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推动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迈进;加快煤炭和新能源一体化,推动煤电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快煤炭产业和数字技术一体化,实现矿井智能化开采;加快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一体化,实现减污降碳、节能减排。
加快推进以光机电产业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发展。优化晋城开发区产业布局,瞄准光机电产业视觉系统、新材料、人工智能三个细分领域,加快构建“一院六园三链”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依托以光机电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新型创新平台,加快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开展共性技术创新攻关,形成并转化一批产业核心技术成果。二是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富士康科技工业园:整合富士康集团光学镜头、相机模组产业集中布局晋城,开发机器视觉在工业领域及智慧城市的应用产品。光机电产业园:依托智创城、光机电产业园一二三期,培育引进一批骨干企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依托中船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实施一批广联航空零部件加工、中船新能源二期等项目。煤机及燃气装备制造产业园:依托晋能装备金鼎园、智能装备产业园,重点实施智慧矿山成套装备制造、高端钻机生产等项目。新材料产业园,依托富士康工业富联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实施硬质合金新材料、纳米晶陶瓷玻璃等项目。
加快推进煤层气全产业链发展。坚持把煤层气产业作为打造“能源革命领跑城市”的战略突破口,围绕上游资源开发、中游管输储运、下游消纳利用,加快煤层气全产业链发展。一是加快煤层气增储上产。积极对接中石油、中海油、华新燃气等大型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加大投资力度,提升煤层气增储上产的规模和速度。二是完善煤层气储运体系。统筹全市煤层气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积极打造京津冀和中部地区应急调峰保障基地。三是加快煤层气消纳转化利用。全面实施“气化晋城”战略,加快煤层气加工转化研发,力争在煤层气就地加工转化领域有新突破,到“十四五”末煤层气就地消纳利用率达到60%以上。
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围绕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实现现代服务业高端融合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全面提升。一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加快发展具有较大潜力和高成长性的信息服务、高端商务和节能环保服务业,抢占新兴服务业新高地;深化农业生产托管,培育服务主体,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支撑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现代物流,打造区域物流中心。二是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积极推动商贸服务、家政服务、体育服务、教育培训、托育服务和房地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促进传统服务业焕发新活力。三是积极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生态、文化、康养等比较优势,培育壮大特色服务业集聚区。促进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交叉、延伸、重组,创新服务供给,拓展增值空间,着力打造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加快推动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把全市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文旅康养目的地来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形成“一核、两环、两带、多片”的文旅康养产业格局。一是创建文旅康养示范区。依托白马寺山康养示范区,建设集文化交流、生态康养、商务接待、康养会展、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标杆性文旅康养项目,打造晋城市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城市名片。瞄准“世界康养城市”方向,持续举办全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经贸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全面叫响“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品牌。二是建设全域旅游大景区。深入实施基础设施提升、景区提级、服务提标、品牌提质“四大行动”,推动实施a级景区倍增计划。创新优化公路网络的配套设施,加强数字化和智能化服务能力,打造快进慢游、服务齐全、特色鲜明、品牌响亮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接待能力,推进全市旅游景区提质升级。三是打造特色旅游集聚区。按照“国际一流、山西定位、晋城特色”的定位,实施“百村百院”工程,构建“庄园、云锦、水墨、古韵”品牌矩阵,全力培育覆盖全季节、全年龄段的康养产业体系。依托高等级景区、康养特色村、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等优势资源,围绕文化体验、城镇旅居、山岳度假、乡村休闲、健身疗养等类型,以县(市、区)为主体,打造一批文旅康养集聚区。
加快推进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加快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是发挥晋城比较优势,着力解决晋城产业结构长期重工业畸重、轻工业畸轻顽疾的最现实且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阳城桑蚕丝、陵川党参、连翘等中药材、泽州山楂、高平黄梨、沁水蜂蜜等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这些都是百姓生活基本用品,永远都会有市场。关键是要尽快做大规模,提升加工深度精度。由此,还可提高产品增加值,扩大就业,增加百姓收入。为此,一要壮大特色农业。继续实施和完善“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快畜牧、蚕桑、干鲜果、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和示范园区建设,努力形成布局合理、规模有序、优势突出、整体协调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二要提升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加大对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面广、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而整体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链条和特色专业镇建设。晋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再一个特征是要形成市域内产业链 特色专业镇片状结构的产业格局。为此要围绕光机电、煤层气、装备制造、钢铁铸造、煤化工、新材料、绿色建材、医药、丝麻纺织服装等行业领域,加快打造10条重点产业链和45家链主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领军企业和拳头产品。围绕产业链条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组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产业联盟,进行核心技术攻关,推进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要依托制造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优势,加快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度高、专业化协作程度高、辐射带动力强、品牌优势突出的特色专业镇。大力推进“专业镇 市场主体”培育模式,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品做优做精。重点培育泽州铸造、山楂红酒,高平潞绸、生猪、黄梨,阳城陶瓷琉璃(珐华)、蚕桑,陵川中药材、沁水黑山羊、蜂蜜等20个特色专业镇,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中部地区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晋城名片。
加快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围绕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加快构建具有晋城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体系,促进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一是优化新基建布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5g、千兆光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和卫星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做优数字产业化。依托十大数字产业园,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引导数字服务向研发设计、生产营销、流通等环节渗透,吸引一批数字经济头部企业、上市公司和潜力公司落户晋城。三是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利用数字技术全方位、全链条赋能能源、化工、冶铸等传统产业,推动重点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改造升级。
产业强则经济强。加快建设晋城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时代赋予全市人民的“必答题”,是实现中共晋城市委擘画美好蓝图的“必由路”,是检验晋城全市党员、干部能力水平的“必修课”。晋城特色现代产业体系要靠全体晋城人构建。全市上下要认真回顾总结“九五”以来全市产业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做足“特”字文章,走出一条突出和彰显晋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之路。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的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可再搞一任领导换一套思路;不能盲目赶时髦跟风,逢高就攀,逢新就上,提一些脱离实际的发展目标;不要让浮云遮望眼,被一时的利益所诱惑而动摇;切忌行业指导朝令夕改,监管政策频变急改。要切实在全市上下营造出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的浓厚氛围,发挥比较优势,认准了的事情,咬定青山不放松,举全市之力,披荆斩棘,爬坡过坎,久久为功,奋力为晋城加快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本期责任编辑 牛迷书)
2023年10月2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