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银河网站 > 调研成果 > 会刊专辑

晋城市科技服务业提质增效几点思考-银河网站

发布时间:2023-03-28 10:12|栏目: 会刊专辑 |浏览次数:

晋城市科技服务业提质增效几点思考

      赵陵曦

    “十一五”以来,晋城市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进入“十四五”,省、市持续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行动,迎来服务业发展新机遇。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为晋城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晋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晋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的规定,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科技服务业)包括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三大类。涵盖了从研究开发到成果转化直至产业化的技术创新全过程,构成了一条完整的科技服务产业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本文选用《2018晋城经济普查年鉴》科技服务业数据,从整体上描述晋城市科技服务业的基本面貌,并辅以《2021晋城统计年鉴》以及有关部门2021年服务业提质增效有关数据,力求反映晋城市科技服务业当前的现状。1.基本情况表1 晋城科技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指标行       业单位数(个)资产总计(千元)营业收入(千元)从业人员(人)总计研究和试验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服务业气象服务地震服务海洋服务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质检技术服务环境与生态监测检测服务地质勘查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工业与专业设计及其他专业技术服务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技术推广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创业空间服务其他科技推广服务业《2018晋城经济普查年鉴》表2   晋城科技服务业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主要指标行       业单位数(个)资产总计(千元)非企业单位支出(费用)(千元)从业人员(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2018晋城经济普查年鉴》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晋城市科技服务业企业和非企业法人单位主要集中在专业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两大类。专业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企业法人数分别占企业法人总数的54.4%和41.3%,营业收入分别占总营业收入的74.1%和25.0%,从业人员数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5.5%和22.1%。专业技术服务业大类中,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质检技术服务和工业与专业设计及其他专业技术服务三个中类的营业额和从业人员数排在前三。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大类中,技术推广服务业比重较大。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中,专业技术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从产业组织结构来看,企业占据主体地位。2.科技服务业投入产出据《2021晋城统计年鉴》数据,2020年,全市r&d活动人员达7280人,其中全时人员(人年)4250人,r&d研究人员1075人。r&d经费内部支出13.03亿元,其中政府资金997万元,企业资金12.89亿元。r&d投入强度0.91%。全市技术市场成交额31.33亿元。专利申请受理数1693件,专利申请授权数1126件,其中发明专利45件。发明专利拥有量474件。截止2020年底,全市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3家。已认定省级众创空间9家,占全省比例3.37%,其中2家备案为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占全省比例4.61%。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星创天地”3家。市级“星创天地”11家。全市已认定小微企业双创基地32家,其中省级基地23家;省级示范基地1家,在建基地16家。3.提质增效情况据有关部门科技服务业提质增效统计,2021年,我市科技服务业入统企业15家,其中城区7家,泽州县5家,开发区3家。2021年,科技服务业营收4.847亿元,同比增长28%,超过目标任务(20%)8个百分点。晋城合为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蓝焰煤层气工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晋城乾泰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山西三晋伟拓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为科技服务业营收前5名。这5家单位2021年合计营收3.097亿元,占全部科技服务业营收的63.89%。科技服务业龙头企业——晋城合为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营收占全部科技服务业营收的27.68%,拉动全市盈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7.4%(全市盈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23.7%)。目前我市规上入统企业研究和试验发展类1个,专业技术服务业14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科技服务产业链缺失科技服务业涵盖从研究开发到成果转化直至产业化的技术创新全过程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晋城市科技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专业技术服务和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两大领域,研究和试验发展领域近乎空白,缺乏源头创新能力。即使在专业技术服务和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领域,也主要集中在工程、设计、质检等少数行业,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煤炭、建筑、公共管理等行业,各类科技服务业主体数量多、规模小、行业组织化程度低、专业技术水平低、服务能力弱。晋城科技服务业基本上处于点状发展的分散状态,加上晋城产业结构仍处于中低端,制造业发展不充分,对科技服务业的需求牵引不足,尚未形成与产业转型发展相适应的科技服务产业链。2.创新平台建设急需加强近年来,尽管晋城市在创新平台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各类创新平台数量在全省排在中后位置,与晋城市经济总量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形成明显反差,与晋城市产业转型的需求也不相适应。相对数量上的不足,现已建成的各类创新平台难以发挥作用则是更大的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考核导向重数量轻质量,导致创新平台建设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投入、人才、体制、运行机制、需求、激励等内在不足,导致创新平台难以发挥支撑创新驱动的关键作用。3.供需严重失衡供需失衡主要表现,一方面,晋城市科技服务产业链缺失,科技服务能力严重不足,但产业转型升级对科技服务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从而使问题进一步凸显。2020年全市对外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73项,合同交易额达29.7亿元,分别占全市技术合同总数和成交总额的95%和95%。全市科技创新呈现出以引进技术为主的明显特征。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覆盖全市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网络服务平台,没有形成线下挖掘技术需求,线上配置科技资源,线上线下技术供需常态化对接机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并不畅通。全市科技服务业呈现分散无组织状态,成本高、效率差,严重影响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4.投入严重不足2016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到15.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45%。2017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到12.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05%。2018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到16.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26%。2019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到14.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05%。2020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到13.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0.91%。r&d投入强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十三五”期间,全市r&d投入和强度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政府投入2017—2020年分别为3448万元、1667万元、4818万元、997万元,呈现不稳定状态,削弱了对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发展的引导作用。5.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由于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高度复杂性以及其高知识、高智力的特征,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相应的市场、管理、法律等知识和能力,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现有人员在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上不能很好地满足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专业化要求。科技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使得一些不具备资质和条件的机构和人员也纷纷进入到这一行业中,进一步拉低了科技服务业的服务能力。相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高端领军人才和既懂专业又懂市场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则更为紧缺,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晋城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一大瓶颈。6.科技服务业发展重增长轻质量当前,省、市正在大力推进的服务业提质增效行动,一系列考核指标着重强调产值和增长率,重视数量指标,对服务业考核的质量指标份量不够,存在重增长轻质量问题。在当前疫情对服务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条件下,也是科技服务业修炼内功的有利时机,抓住机遇提高产业素质,才能为将来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晋城市科技服务业提质增效的路径晋城科技服务业提质增效要围绕建设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目标,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服务产业链。

   (一)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服务针对晋城市研发设计能力十分薄弱的实际,不断增强跨区域的市场化配置科技资源的能力,着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大力实施创新载体建设行动、产业创新协同行动、创新主体壮大行动、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创新人才引育行动、重大技术攻关行动、科技成果转化承接行动、创新环境优化行动、创新文化培育行动。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着力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及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着力培育一批高科技领军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在煤层气、光机电、铸造、煤化工等优势产业领域与相关顶级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巩固提高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成果,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融通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在更高水平上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高我市技术创新能力,产出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增强支撑我市创新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技术供给能力。

   (二)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建设全市技术交易市场为牵引,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全市技术转移转化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和高校院所信息互通共享,形成线下挖掘技术需求,线上配置创新资源,线上线下技术供需双方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建立能源、光机电等重点领域科技成果包发布机制,开展科技成果展示与路演活动,促进技术、专家和企业精准对接。在煤层气、光机电、铸造、煤化工等重点产业领域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联盟,广泛吸引企业、高校院所参与,通过企业参与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中试熟化,提升科技成果供给质量。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形成校企、院企技术转移转化联合体,加快高校院所向我市技术转移步伐。强化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职能,将成果转移转化作为评价新型研发机构的重要指标,形成我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一条重要渠道。强化各级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成果转化功能,融通技术转移转化和创新创业,通过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创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承接行动,争取国家、省与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的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来我市开展后续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引导科研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依托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聚焦细分领域的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基地,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社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培育一支专业化的技术转移转化人才队伍。支持各类中介机构为技术转移提供知识产权、法律咨询、资产评估、技术评价等专业服务。

   (三)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大型企业,以产学研用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加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力度,重点支持科研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科研设施的建设。在不断增加各类创新平台数量的同时,以需求为导向,完善平台服务功能。探索市场化导向的管理运行机制、结果导向的激励机制,更加注重发挥创新平台的创新引领和支撑作用。充分发挥晋城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库共享平台作用,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提高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使用效率,并融入省级和国家级共享平台,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四)加强科技创新创业体系建设不断加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在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注重功能完善和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不断增强创业孵化的能力,构建以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孵化器为重点、综合孵化器为支撑的创业孵化生态体系。依托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在光机电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以成果转移转化为主要内容、专业服务水平高、创新资源配置优、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专业众创空间和专业孵化器,有效支撑产业转型发展。引导科研人员通过到企业挂职、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以及离岗创业等多种形式,推动科技成果向中小微企业转移。重点加快智创城no.6晋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晋城市科技研发基地)建设,建成全市最大的具有“创业苗圃 孵化器 加速器 产业园”全链条服务的综合型孵化器。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5年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形成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高科技领军企业为龙头的梯次发展格局,不断壮大创新创业的产业基础。

   (五)发展科技金融服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并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贷款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创新创业早期项目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投融资支持。鼓励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政府设立的产业发展基金拿出一定额度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市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支持。增加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在全社会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包括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等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晋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晋城市科技服务业目前仍处在政策推动、补短板、强基础的初期发展阶段。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围绕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营造激励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建立健全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统计指标,加大考核过程中质量指标权重,促进科技服务业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二)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并形成稳定增长机制,引导并带动社会和金融资本投入,促进全市r&d经费投入快速增长。由于晋城市科技创新主要依靠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且成果转化阶段是科技服务产业链中资金投入最大的环节,因此,要重点加强对成果转化的投入,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并带动知识产权、检验检测、技术咨询等一系列服务的发展。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服务业属于知识、智力高度密集型的服务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加快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对于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现有人员要采取岗位培训和执业资格培训,扩大获得执业资格人员的比例,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高知识、高技能以及多学科交叉等方面的要求。  

银河网站 copyright © 2002-2024 晋城市产业促进协会 银河网站的版权所有
电话:0356-2197670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太行南路208号百纺公司三楼 备案号: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